|
北方近期纷纷下起了雪,玩雪的快乐在网络上深深感染着南方的小伙伴们,昨天恰逢小雪节气,江苏的气温再次下探,我们的第一场雪何时能到?昨天傍晚,江苏省气象台发布一周天气预测,预计今天我省西北部地区的小伙伴们将率先体验飘雪的欢乐,而我省其他地区在本周还是以阴雨天为主。南方的雪总是会姗姗来迟,但是近期降温绝不含糊,大家还是要做好保暖措施哦。
羡慕!今天我省西北部迎降雪
一场冷空气,让我们在深秋的短短几天内体验到了什么叫“秋如四季”。上周周前期,我省气温偏高,其中18日淮河以南地区最高气温达到27℃以上,部分地区创有记录以来最高气温同期历史极值。此后气温持续下降,从上周六开始,冷空气的威力开始显现,昨天的南京,中午时段的气温干脆直接跌下10℃,仅在8℃附近徘徊。
新的一周,我省气温依旧低迷。江苏省气象台预计,全省23日-25日(周一到周三)气温较低,最低气温:淮北地区1℃左右,本省东南部地区6℃~8℃,其他地区3℃~5℃。26日-27日气温有所回升,南京地区最高温或再次站上10℃线,但28日-29日(周六周日),我省气温又将有明显下降。气温起伏,请大家注意做好防寒保暖措施,谨防感冒。
另外在大家都关注的初雪方面,第一场“湿雪”说来就来了!预计23日-27日我省仍多阴雨(雪)天气,其中23日江苏西北部地区的小伙伴们将能看到雨夹雪或小雪,其他地区只能在“线上赏雪”了。24日夜里-26日淮河以南地区有中到大雨,27日降水渐止,28日-29日全省转为晴好天气,周末还是适合安排出行的。
小雪到冬始俏,南京尝试入冬
昨天我们迎来了“小雪”节气,此番气温降得也算是应景。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
虽说节令已至“小雪”,但真正下雪的几率并不大。据资料统计,南方的初雪一般会等到大雪节气才陆续出现,像南京等地,常年初雪日是在12月14日,但是南方降雪出现得比较晚,南京等地小雪和大雪节气期间降雪日数均不足2天,更多的雪要等到冬至之后。记者查阅资料盘点了2000年后至2017年的南京初雪日,主要集中在12月和次年1月,11月出现初雪仅有两次。
冷是对小雪节气起码的尊重,小雪到,冬始俏,入冬也是不远了。气象学上,连续5天日平均温度低于10℃是为入冬,南京多年平均入冬日在11月18日,去年入冬是在11月25日,较常年偏晚。而此次大降温,也是南京入冬开始的第一回合尝试。
南京近三天天气预报
科普知识
“冻”真格了!气温骤降谨防四种疾病伤身
“小雪”节气到了,气温也是断崖式下降,冷空气要“冻”真格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各科专家提示:冷暖交替时节,四种疾病高发,大众需要引起重视,及时添衣保暖。
心内科:天冷了,心脏容易“受伤”
“降温后,冠心病、心梗等患者明显增多。”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汤成春介绍说,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高,特别是寒冷天气。初冬气温变化大,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天气转冷,户外活动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这是秋冬季节引发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
另外,冬季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
呼吸科:咳咳咳不停,小心是肺炎
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韩淑华介绍,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冷空气刺激后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气道反应性增高,很容易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咳嗽的时间比较长,两三周还不好,应该到医院找呼吸科的专科医生。韩淑华介绍说,医生会结合听诊和血象、胸部CT的情况,判断肺部有没有阴影,是不是有肺部感染或其他的疾病,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有时并不是所谓的咳嗽引起肺炎,而是肺炎引起的咳嗽。”韩淑华提醒道。
专家建议,体质弱、容易咳嗽的人群,寒冷天气出门时可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神经内科:昼夜温差大,老人一不小心就中风
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郭怡菁介绍,冬季是脑梗高发季,许多老人晚上上厕所或早上起来就中风了。这段时间也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刻,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晚上睡觉时,人处于静止,血液黏稠度增加,也是中风高发于这个时段的重要原因。
专家提醒,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眩晕伴呕吐等症状时,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消化内科:天气转凉,胃病高发
消化内科副主任冯亚东说,天气转凉时是胃肠道疾病高发期,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近来接诊的好多患者都是受凉后“老胃病”发作。专家提醒,本身有胃病的人到了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在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
专家推荐
三款暖身食谱不妨一试
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张荣春提醒说,冬季寒冷,特别是气温骤降,尤其是年老体弱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背宜常暖”,寒气容易通过这些部位侵入人体,所以足部保暖、背部保暖、颈部保暖是三个要区,穿衣建议“顾两头、腿要厚、腰别露”。专家建议,冬季最好在有阳光的时候做户外活动,宜避大风、大雾,锻炼不宜多出汗,以免耗散较多热量。
此时人体需要更多热量,宜多食用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羊肉、虾、泥鳅、韭菜、核桃仁、桂圆、桂皮、生姜等,适合平时怕冷、肢凉、腰酸、胃寒、便溏的人。但口干咽燥、大便秘结、怕热多汗、口疮、痔疮、疖肿的人不宜食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进补。
那么我们在家可以做哪些美食暖暖身子呢?张荣春特别带来三款简单容易操作的食谱。
1、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20g,生姜30g,羊肉500g,洗净加工,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炖至羊肉熟烂即成。
2、韭菜炒核桃仁
核桃仁50g开水浸泡去皮,韭菜200g洗净切段,加麻油、食盐翻炒至熟。
3、枸杞大枣黑米红豆粥
枸杞子20g,大枣20g,黑米20g,红豆20g,大米100g,洗净,加水浸泡,煮熟黏稠即可,或加冰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