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备受学界、业界期待的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正式揭牌。当天上午,这所全国首家培养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大学在江北新区“强势上线”,并同步进行了南京集成电路大学产业人才培养合作签约。
落子有声,在南京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地标的这盘大棋局上,出现了培养产业人才的新“走法”;
落子无悔,用好这关键一招,南京坚定走产教融合、自主培养产业人才之路。
这所“芯”大学,“新”在哪儿?
今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投票通过了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各界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关注首次聚焦到教育和人才培养上。三个月后,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应运而生,向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发起一次全新的探索。
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吕会军介绍,这所大学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而是一个开放的创新型产教融合平台,增强大三、大四或者研究生阶段学生实践环节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与高校有四个明显不同。
首先,主体不同。一般高校应由教育部或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纳入国民教育系列;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由江北新区管委会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要而建,是对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突破和尝试。
其次,定位不同。大学是一个学术组织,培养的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专业通用性人才;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是一个人才培养组织,以技能为本,以实训带教为主,培养的是具备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产业人才。
第三,生源不同。大学的生源来自于高中;而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的生源来源于高校已具备基本专业知识的学生、来源于跨学科的有志于从事集成电路相关工作的学生等。
最后,证书不同。大学颁发的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可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南京集成电路大学颁发的,则是经过实践考核认证的结业证书。
在师资方面,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的队伍构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将聘任企业资深工程师、国内外行业专家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校老师。课程设置上,则以个性化为根本,依据学员的薄弱环节、企业需求的岗位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5+1+2”架构,培养为产业而生的人才
记者了解到,南京集成电路大学由江北新区管委会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要而建,采用“5+1+2”的设置,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产业人才培养。
“5”指5类学院——
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学院:聚焦核心关键技术EDA,以举办“集成电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成立“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产教融合联盟”等方式进行探索,聚合产学优质资源,热点技术研究导入,着眼卡脖子问题突破,培育EDA新生力量。
微电子学院示范基地:依托“集成电路全流程工程实践教学联盟”,深化产教融合,与高校人才培养相互补充,通过建设共享案例库、组建师资团队等方式,进行全流程工程实践、搭建教学流片平台,实现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
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发挥好芯片对整机产业倍增器作用,依托FPGA创新设计竞赛和嵌入式暨智能互联大赛两个全国性大赛,积极联合国内外高校参与,促进高校接触最新产业技术,将全国优秀案例应用到教学改革,通过竞赛检验教学成果,达到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良性循环。
集成电路国际学院: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展开前沿科技论坛、国际名家讲堂、赴外交流活动、共建交流会、跨国企业实习等活动,融汇全球“智力资源”,协同多方资源,驱动产业发展。
集成电路未来技术学院:聚焦5G/6G、量子计算、车联网、第三代半导体等集成电路革命性、颠覆性的前沿技术,联合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指一个科技园,即集成电路大学科技园。
“2”指两个办公室,即师资与学员服务办公室和就业与创业指导办公室。
会上,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时龙兴获聘为集成电路大学校长。他介绍,大学将牢牢抓住企业评价这个关键,以企业对人才的认可、人才对产业的支撑为核心评价指标,采用注册制,“宽进严出”,结业等级分1星至5星,重点考察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知识结构水平和创新探索能,把人才送到企业门口。
凝“芯”聚力,创新名城显“国之担当”
培养集成电路人才,国家、学校、协会联盟、企业和专业机构等层面相继出台了系列扶持措施,“我们需要注意,地方政府和高新园区是产业发展主体,但暂时还没有相关举措,从责、权、利对等的角度考虑,应由地方政府牵头深化产教融合。”时龙兴分析,南京有很好的科教优势,且产业技术基础已经初步具备,这是南京能形成“国家担当”的先决条件。
2016年,江北新区开始发力集成电路产业;2017年,新区提出打造中国“芯片之城”产业目标;2018年,我市把集成电路列为地标性产业;今年,我市推出集成电路链长制,预计今年年底全市集成电路企业将超过500家、产业规模超500亿。
然而,巨大的产业规模却面临着每年2万人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口,由于入行门槛高,大学生毕业后无法直接顺利接手工作,面临着专业不对口、缺少专业实践等现实问题。
9月,第三届半导体才智大会在江北新区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阳元表示,现阶段集成电路战略性日益凸显,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已进入到了新的历史时期。在坚持立足国际科学前沿、着重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同时,也要把产业当前的战略需求,包括整个产业链的战略需求列入到集成电路产业科学和工程的培养目标中。
“在这个过程中,高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而更早地让学生进入到与产业相结合的阶段则是高校培养学生的关键。”王阳元说。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地标,核心在江北新区。
成立集成电路大学是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近两年,南京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超过70万,去年硕博人才增长了150%……在逐渐形成青年人才的“强磁场”大环境之下,成立集成电路大学既是顺势而为,又具有现实实践基础与自贸区制度创新保障。
未来,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将致力于促进学员在新区就业,打造人才高地,支撑南京集成电路地标产业和新区“芯片之城”的人才需求。 |
|